1、学习目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资料图)
2、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5、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6、一、导入二、整体感知诵读。
7、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8、(提示是,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1)、学生自由读。
9、(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听读课文录音。
10、(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11、(4)、全班齐读。
12、2、感知诗意。
13、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4、(1)、解释字词的意思。
15、(学生抢答)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犹得:还能够绝:没有了: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16、(3)、理解文意。
17、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8、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19、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质疑学生自由质疑。
20、(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21、如: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2、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3、为何不抓杜甫?四、探究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2、学生齐读。
22、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言上分析)①情节生动②构思巧妙③语言精练4、与《望岳》诗比较。
23、(从内容、构思、语言上进行比较)5、这首诗与前面的《望岳》比较,风格完全不同,想想:一个作者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什么?①图片:唐代两幅画面。
24、②归纳: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我们的源泉。
25、我们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6、反映源泉板书:文学生活③杜甫的诗歌反映生活,揭露社会现实,所以有“”之称。
27、读杜甫的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28、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石壕吏》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思想2、了解了杜甫诗歌的不同的风格。
29、3、知道了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的源泉。
30、六、作业阅读杜甫诗歌,进一步理解他诗歌内容和风格。
31、2、背诵本诗。
32、了解与本文相关的和历史背景;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3、反复诵读增强文言积累复习:一、导入(复习导入)盛唐时期,我国有两个著名的诗人,他们一个被后人称为“”,一个被称为“诗圣”,他们是、。
33、2、杜甫的诗大多都真实地表现了现实生活,后人把他的诗叫做“”。
34、特别是他亲身经历“”时期所作的《三吏》、《三别》更是真实的反映了战争给人发带来的苦难生活。
35、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其中之一《石壕吏》。
36、二、整体感知课文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37、2、齐读课文,自我寻找语感。
38、3、结合书下注释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39、三、质疑并讨论从内容看这是一篇,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2、明明是朝庭征兵,为什么不说“征兵”、“”而说“捉人”?这里含有什么意味。
40、3、同对“征兵”这件事,对“小吏”和“老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听妇前”是谁在听?“老妇”的可分为几层?的内容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吗?5、故事的结尾一段暗示了什么?你对独与老翁别作何感想呢?四、表演根据课文的分析请同学把故事编成短剧进行表演。
41、最后对课文进行简短的小结。
42、请采纳!请采纳!请采纳!请采纳!请采纳!请采纳!%>_<%%>_<%%>_<%。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了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