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见习记者 张美欣
吉林省集安市地处边境一线,这里有两个美丽的村庄——上活龙村和下活龙村。
(资料图)
每天清晨,太阳从山顶缓缓升起,民警王铁映开始了一天的走访工作。
“宋大爷,又出来遛弯啊?”
“铁映来了!中午你大娘做鱼,来家吃饭!”
像这样的走访,王铁映坚持了10多年,帮扶群众、维护治安、寻找边境乡村致富路,他的足迹遍布辖区每个角落。
从“外乡客”到“贴心人”
王铁映今年34岁,2011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入警培训,被分配到原吉林边防总队通化边防支队麻线边防派出所,负责上活龙村近400户居民、17平方公里辖区的户籍、治安管理和巡逻管控任务。
工作之初王铁映很不适应,有的村民在山沟里居住,平原长大的他在这里经常迷路。
“刚毕业的大学生。”
“派出所里新来的小孩。”这是村民称呼他的“代名词”,这也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认不全人,对不上户,老百姓有事也不和他说。
“怎么改变现状?如何能融入群众?”他翻着户籍底卡,再看看走访笔记。
“走!”脑海中浮现出来一个字。
从那以后,他住在村里,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一年时间,王铁映就实现了双向熟悉率100%的目标,还手绘出一张方便实用的“辖区地图”。上面标着住户信息:慢性病住户及常用药、独居老人子女联系方式……
在走访中,村民们终于熟悉了这个执着又热心的小伙子。
“你大哥总喝酒,有空劝劝他。”
“划地时我跟大军吵了句嘴,你给俺们说和说和。”
慢慢地,王铁映成了村民最信任的人。
在晓航(化名)家里墙上,至今还留有一张红纸——“恩人王铁映叔叔”,那是晓航12岁时写的,王铁映几次要摘下来,但晓航坚决不肯。
故事还要从王铁映第一次到晓航家走访说起,2013年,王铁映一进晓航家门,发现这是个贫困家庭,当时晓航正在炕头上学习,患有脑梗后遗症的爷爷一瘸一拐地抱着柴火进门……
“孩子5个月时她爸妈就离婚了,儿媳去南方找不着了,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知道祖孙的遭遇后王铁映差点掉下眼泪。
“这对祖孙日子苦,作为责任区民警,我应该做点啥。”王铁映与祖孙建立帮扶对子,他经常给晓航补课,买学习用品,连年帮着交校车费用,这一帮就是8年。
2020年,晓航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晓航爸爸在王铁映的多次劝说下终于回了家。看到许久未见的儿子,老人握着王铁映的手喜极而泣:“多亏你啊,一直帮衬着俺们……”
晓航为了感谢王铁映,便在红纸上写下“恩人王铁映叔叔”,并悬挂在家里的墙上保留到现在。
用真情付出换来了百姓的信任,10多年来,王铁映一直坚持走访,脚下的鞋走破了10多双,记下30余本走访笔记,他建立的乡村爱心档案中,常年帮扶着8个贫困户和10余名独居老人,为村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000多件,这个曾经的“外乡客”,如今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从“自己守”到“一起守”
下活龙村江宽林密,地理环境复杂、人员居住分散、管控难度较大,如何最大限度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破局之道”在于发动人民。
在下活龙村活跃着一支“红马甲”队伍,他们往来边境一线,义务担起维护边境稳定的职责,他们就是吉林省边境地区首支“义警工作站”。
2020年,在新时代“枫桥派出所”经验的启发下,王铁映思考着,是否可以组织一群人,能站在邻里角度去帮忙解决困难,避免由“小矛盾”衍生成“大问题”。
带着这样的想法,王铁映开始多方查询资料,“义警工作站”的词条突然进入他的视线,随后他逐级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领导的支持。
老百姓是否认同呢?
“不给钱算啥!都在村里住,农闲也是在家躺着,农忙时你们还总帮忙,再说这不守护咱们自己家嘛,这不应该的嘛!”
王铁映跟村民刚说出自己的想法,30多名村民立即响应报名。
就此,一支由村干部、民兵、渔船民、企业主组成的“红马甲”队伍,成为吉林省边境地区首个“义警工作站”,并率先启动民警+辅警+义警的“三警”模式,形成了一道人力筑成的群防联控“天然屏障”。
2021年9月,义警丁继伟急匆匆找到王铁映说:“今天走访到老刘家,看他撂下电话,就给人打钱,没等我拦着就打过去了。”
王铁映立即带着丁继伟跑到当地水果种植大户的老刘家,得知一个自称是“省农业系统领导”的人,要帮他申报“家庭农场”。连续两年申报失利的老刘没多想就转账1万元“申报材料费”。王铁映赶到时,他正向亲戚借钱,准备再转账3万多元办理“有机食品认证”。
“不走程序,以个人名义收取费用,肯定有问题。你别着急,我帮你查,但千万不要再打款了。”王铁映再三嘱咐,并汇报所长迅速展开调查。
经查,省里并没有相关岗位,且办理“家庭农场”审批流程严格,必须逐级上报。
在派出所部署下,历经8天侦查,王铁映带队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抓获,并一举破获4起诈骗案件,挽回经济损失3万余元。
“多亏了有你,要不我这血汗钱不瞎了吗!”老刘拿着失而复得的1万元激动地说。
从“想去干”到“真去干”
下活龙村面积达1200余公顷,农耕土地却仅有7公顷。村民种田捕鱼、靠天吃饭,青年劳力都外出务工,村里留守老人居多,这一现状引起了王铁映的关注。
2019年,他走访了“乡里农创园”,这是通化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开发的乡村振兴项目,在与负责人姜赢鑫交谈后,王铁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下活龙村风光怡人、民风淳朴、气候宜居、资源丰富,如果配合‘乡里农创园’旅游项目,发展民宿,能吸引一些游客,创收之余,这和项目中乡村振兴的愿景是一致的。”
姜赢鑫表示赞同,但建立民宿不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更涉及农村占地问题,这让姜赢鑫犹豫起来。而王铁映并不想轻易放弃这个机会,他找到村书记商讨利用闲置民房改建。在王铁映和村里共同努力下,闲置房屋改建的想法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
用房问题解决了,王铁映与姜赢鑫多次协商、反复沟通,最终决定以租借方式使用民房开办民宿。随后,通化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累计筹得300余万元发展民宿经济,共占用13户村民民房,建立独立主题民宿25间。民宿开业当年,参与项目的每户村民家庭年均收入同比增长110%。2021年,下活龙村被吉林省乡村振兴局授予“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
“铁映是咱致富的领路人,他全心全意为村里着想。”面对村里发生的变化,下活龙村书记宋修福高兴地说。
为解决村民对法律的需求,王铁映协调乡村振兴学院建起乡村振兴“法律咨询室”,还创办“小铁夜校”,主动搭起村民交流致富经验的平台。如今,一部分村民开始尝试种植人参、五味子等经济作物,全村年创收近30万元。
如今,王铁映已经成为麻线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入警12年来,他多次立功受奖,先后获评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第十届吉林省道德模范、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殊荣,今年又成为第二届全国“十大国门卫士”候选人。
“我做的都是分内事,温暖一方百姓是我的责任,能影响到一批身边战友是我的荣幸,被组织和群众认可也是我最大的骄傲。”王铁映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