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全球热议:平均降价56%,第八批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出炉,17股获机构密切关注

第八批药品集采平均降价56%。

央视新闻报道,3月29日,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海南省陵水县产生拟中选结果,公示结束后将发布正式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有39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167亿元。


【资料图】

医药企业积极参与本次集采,251家企业的366个产品参与投标。174家企业的252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包括5家国际药企的5个产品、169家国内药企的247个产品,投标企业中选比例约70%。平均每个品种有6.5家企业中选,供应多元化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本次集采涵盖抗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抗过敏、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治疗甲型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平均降价83%,将大幅提高抗病毒药物可及性。特别是一批抗菌药物价格有效降低,去除了抗菌药物滥用的经济动因,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常用降压药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降价48%。此外,治疗早产的阿托西班注射剂集采前单支价格超过千元,此次集采降至平均240元/支,降幅80%,患者负担明显减轻。

药品集采范围逐步扩大

2018年以来,我国已累计开展8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为满足人民需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范围、试点品种逐渐扩大,从最初的4个直辖市和7个副省级城市,扩展到全国范围,从首次中选的25个品种,扩展到总共纳入333个品种,另外在2021年和2022年纳入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类骨科耗材,此类高价值医用耗材集采价格平均降幅超80%。

中信建投(601066)证券认为,此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进行七批,频率逐渐稳定在一年两轮。经过多轮探索,集采规则不断优化,引导企业合理布局,目前规则已趋于常态化、稳定化。集采中标企业数逐步增多,平均降幅趋于稳定。

省级药品集采订单金额逐年增长

省级药品集采是对未纳入国家集采的品种进行重要“补缺”,根据《关于做好 2023 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省级药品集采重点针对未纳入国家集采的品种和未过评品种,从“填空”和“补缺”两个维度扩大集采覆盖范围,积极探索尚未纳入国家和省级集采的“空白”品种集采,鼓励对已有省份集采、价格竞争充分的品种开展带量价格联动。

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

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全国通过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采订单总金额逐年增长,目前已从2019年的9913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10615亿元,增幅达到7.08%。其中医保目录内药品占主体,2022年医保目录内药品网采订单金额为7945亿元,占总金额的74.8%。

药企估值回归理性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展以来,推动药品价格显著下降,近年来药品企业估值亦回归理性。统计显示,化学制药板块上市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中位数为26.09倍,远低于2018年初的39.74倍,中药板块上市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中位数为29.57倍,同样低于2018年初的35.92倍。

统计,38家化学制药和中药板块经过前期股价调整,最新市盈率均不足20倍,其中振东制药(300158)、ST康美(600518)和康恩贝(600572)估值最低,分别为2.81倍、3.56倍和7.42倍。

从机构关注度来看,17家上市公司均获10家以上机构关注,关注度最高的华东医药(000963)评级家数23家,新和成(002001)、康缘药业(600557)和九洲药业(603456)紧随其后,分别为20家、19家、18家。

华东医药在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但整体来看,集采对于公司影响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后续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增长,个别品种集采的影响也将被逐步消化,也不会影响公司重新回到增长轨道的趋势。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