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citywalk了吗?”
(相关资料图)
如果你在几个月之前抛出这个问题,对面也许会问你:city walk是啥玩意儿?
但如果你现在问,得到的回答可能是一句阴阳怪气:
“沪签办下来了吗,就敢去city walk?”
city walk
到底walk了啥
如果用小红书的官方定义去解释city walk,你会得到一个看上去有点似是而非的答案。
city walk,指的是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游,是一种城市微旅游方式。指的是几个人一起,在专业领队的带领下,按设定路线和主题,步行游走城市街区。它不同于走马观花拍照打卡式的旅游,也不同于街头闲逛,强调与城市深度交流,更接地气儿地认知城市,更真实地了解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变迁与创新。
但如果换个词就变得很好理解了:散步、瞎逛、压马路、遛弯儿。
所以当city walk的“早鸟票”收费标准流出时,许多网友拍案而起——“真当我是人傻钱多吗,当街溜子还要给你交钱?”
荒诞的噱头是一方面,但不得不承认,city walk确实在年轻人当中火起来了。
以上海为轴心,city walk的风还是吹到了全国各地。不仅是北上广要walk,诸位新一线城市也要抓紧walk起来,全面提升城市的网红气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杭州一位博主发起的英文版city walk。
要求是全程必须只能用英文交流,可以不说话,也可以用手比划,buff叠满。
自成年之后,再也没参加过英语角的小王表示,看完活动要求她梦回初中,仿佛看到了英语老师早读课站在教室后门。
“city walk”从萌芽、出圈、爆火,到现在成为外地网友刺向上海IP的一把利刃,整个过程不到两个月时间,离不开小红书——这个中国第一生活方式社交平台——的助力。
在小红书搜索“city walk”,显示结果有52万篇笔记,早在去年,在小红书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中位列第五。city walk从一开始就被塑造为一种带有城市中产味道的“生活方式”,和飞盘、骑行、户外、露营一样,是一到季节就会被拿出来溜溜的都市风潮,只不过city walk和几位前辈相比,对场景和道具没有过多要求,成本更低。
但吊诡的是,如今city walk火成了现象级生活方式,仍然很少有人能清楚定义到底什么是city walk。
你说它漫无目的吧?不够准确,因为它有时候“目的性太强”。
因为city walk讲究穿搭和拍照,穿着大裤衩子大背心,顶多算你“下了趟楼”。
毕竟让你出去city walk,不是真的傻呵呵刷新微信步数的,而是搭配“生活方式大礼包”体验城市中产的一天。
真正的city walk会准时端好冰美式出现在拍照最好出片的武康路和安福路上,在著名的Alimentari Grande或者RAC浅拍一组“假装在巴黎”,顺便吃一个摆盘精致的三文鱼班尼迪克蛋和奶酪火腿拼盘。
晚上可能还要坐在某家bistro小酒馆里浅酌一杯,或者在公路商店门口的马路牙子上端起塑料杯子里的金汤力,留下“这就是上海的松弛感”九宫格,最后打开vsco软件进行p图,文案里一定会高频露出chill和vibe等词汇,给完美的gap day画上句号。
图源:小红书
你说它有文化意义吧?有,但不多,因为不是每个人city walk都能配个导游。
抖音博主 @晴朗 为了研究city walk到底是怎么个walk法,特地找了一位上海city walk专业向导。该向导普通版本的收费是88元/人,由于博主没凑够开团人数,3人小团的收费高达1200元。
在武康路到华山路这短短1公里的路程里,向导作为生长于斯的本地人,为他解说了建筑风格、历史故事、名人故居等等。博主表示,这一路确实有收获,请个导游讲解,也算是陶冶情操,教育意义拉满了。
但有些回过味来的网友觉得,有那1200块钱我干点啥不好呢,非得找个市内导游带我玩?
图源:抖音
其实许多普通人都在无意识中进行着city walk的行为,只不过换了一个看上去非常洋气的马甲,把战战兢兢的老百姓唬住了,生怕自己walk得不够标准。
你专门来到网红街区,买了一杯竹筒奶茶,站在“我在XX很想你”的路牌下拍照十余张,晚上准时出现在该街区冤种最爱的中西混合餐厅。这可以是city walk。
你随便找了一个地方瞎转悠,顺便在路边买了个包子,上了个公共厕所,晚上找了个共享单车骑回家。这也是city walk。
自从city walk成了流行趋势,社会学家项飙和他的那句“找回消失的附近”平均每天要出现在10个刚进行完city walk的松弛感文案里。
消失的附近到底找没找回来咱也说不清楚,但city walk终究还是变成了一部分人的狂欢和另一群人的冷眼旁观。
一位网友总结了自己的city walk如下:去厕所摸鱼是toilet walk,带薪如厕是gap shit。只要胆子够大,写字楼都能让你walk出田径场的风范。
图源:小红书
居住在北京天通苑的打工人一定明白,自己每一天都在用生命city walk,强度至少能拉爆10个小红书网红。随机抽取一位小红书网红体验一下天通苑通勤,恐怕他/她这个月都不想出门了。
与此同时,在八王坟公交站等待挤上公交车回通州的小王也哑然失笑了:想要进入东四胡同进行city walk,她至少要提前三个小时出门。
沪上生活方式
在city walk成为现象级段子之后,揶揄沪上生活方式也成了互联网新乐子。
抖友们只要路过上海精致生活小视频,就会轻置雅臀,在评论区轻轻地留下一篇《精品沪上中产白领生活指南》。
重点要素非常刺眼:gap day、必备牛油果和班尼迪克蛋的brunch、Lululemon、Fendi联名喜茶、LV联名帆布包。每个关键词背后都带点儿韭菜味。
图源:抖音
而沪上生活方式也从曾经精致小资的代名词,变成了另一种被调侃的风潮。各大博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沪上生活方式模版(仅为调侃,切勿认真)。
图源:小红书
冰激凌要吃gelato,意大利语,注意发音不能读错。
吃饭要吃omakase,据说毛病越多的店越地道。如果最近手头紧,那就去著名轻食餐厅wagas和gaga啃啃羽衣甘蓝绿化带。
在自行车王国,出行首选复古自行车(非共享单车),牌子锁定在Tokyobike、2wheels和小布。
穿衣服一定是新兴的中产必备三件套:始祖鸟、Salomon和Lululemon。
健身房一定是super monkey和pure。
养狗一定要选择普通城市不常见到的犬种,比如灵缇或者伯恩山,毕竟狗也是时尚潮人出街的单品之一。
以上这些生活方式,最后都要落在一个有腔调的相机上面才能“出片”。背着又笨又重的尼康佳能,只会显得你和街上的老法师同流合污,真正的潮流人士手里一定是小红书最火的ccd和拍立得,可以考虑再入手个理光gr和富士。或者你也可以去搜一篇攻略:《iPhone这么拍真的很富士》。
“沪上生活方式”甚至连模版都是一样的,人人复刻,人人参与,流水线制作,越来越精细化,一点岔子都出不得。
想要像模范网红一样如此生活,背后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
在上海,不会有人永远18岁,但永远有人在18岁的年纪选择拿着钞票去排队。有人花两个小时排队买98块钱的面包,有人为了喝一杯55块钱的咖啡提前一天就在小程序预约。
而这些钱在东北早市或许可以买到三天的伙食。
最后,一段著名的无声dance视频,把“沪上生活方式”送上了一个无法理解的高度。
画面中的人们带着复古耳机,在街上进行着整齐划一的“静音舞蹈”。其中领舞的是一名黑人兄弟,旁边的粉背心男士紧跟黑人领舞的动作,生怕自己下一拍动作做错。
原来这就是中国人“紧绷的松弛感”。你说他们松弛吧,却连一个舞蹈动作都不敢落下;你说他们紧绷吧,却能在车水马龙的地方表演松弛。
图源:抖音
而这一套连招搞下来,搞得上海本地人也沉默了。
那套风靡小红书的生活方式,逐渐跟上海这座城市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了。
白玉兰的包子也不贵,路边的粢饭团也是正常价格,豆浆油条当然比咖啡可颂便宜。
上海就在一轮轮中产风潮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实体小红书样本。
商品化的松弛感
假装松弛这件事本身,非常不松弛。就像假装中产的人,活得比谁都累。
松弛感的横空出世,它也具象在年轻人的穿搭里。
越来越多“松弛感穿搭”被奉为近两年的新潮流。先是老钱风,后有clean fit,这种被称为FDG(Futur Directeur General)的风格,主张宽松和闲适,可以理解成法国人漫不经心的态度。
图源:小红书
而那些刻意的、紧绷的、过分用力的、一个劲往上铆的——都会被归为不够优雅的姿态。
但许多人都忽略了,只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那份不用生产劳动就能维持的闲适氛围,才是松弛感的秘辛。
而这些身份符号,并不能换来任何实质性意义。
想要在中国寻找本土的松弛感,建议去广东、川渝和东北。
一边是拖鞋裤衩喝早茶,一边是搓麻喝茶吃火锅,一边是沈阳劳动公园里肆意热舞的中老年人。
这里没人在乎谁今天买了什么牌子的帆布包,毕竟穿什么牌子,最后还是要坐在板凳上吃一碗7块钱的小面。
人们厌烦的其实不是松弛感本身,而是为了松弛感的标签越来越精细的消费需求,卷天卷地最后还要卷松弛——最后变成了人人紧绷的“假松弛,真焦虑”。
那些漂亮的生活方式与精致的九宫格朋友圈,终究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
来源:那個NG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