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疆千吨级铀矿大基地。中国铀业/供图
天然铀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供应链安全对核工业健康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铀矿地质勘查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多位与会专家指出,在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的当下,铀资源需求量持续增加,尤其是自主铀资源对保障核能产业及核工业稳定发展十分关键。随着近年铀矿找矿能力提升、勘探体系完善,我国铀矿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应持续加大铀矿勘查力度和投入。
(资料图片)
铀资源自主保障意义重大
天然铀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是核工业发展的粮食。当前,我国核电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在运规模居世界第三,核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对自主铀资源保障提出了迫切要求。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成昆日前公开表示,按照2035年在运压水堆规模达到1.5亿千瓦预测,我国年天然铀需求量将达到3万吨吨。若一座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运行60年,需天然铀约1万吨,1.5亿千瓦核电装机全寿命周期需天然铀约150万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指出,整体看,未来20年我国锂、钴、铀、锗、稀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矿产仍将呈快速增长态势,需求量甚至将呈指数式增长。“2022年,除煤炭和建材外,我国其他重要矿产近2/3需进口,包括铀在内的13种战略性矿产对外依存度超过70%。”
铀矿找矿效率大幅提升
基于国家对铀资源的需求,多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铀矿找矿工作,在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下,铀矿找矿工作经过重大战略调整,统筹“摸清家底”和“产能提升”两大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财政部国防司二处副处长龚一表示,新时代以来,我国铀矿找矿效率大幅提升,特别是在加大投入后找矿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0年来累计探明的铀矿资源量占过去68年总量的1/3,经济可采的优质资源占比超70%,推动了我国铀矿产能重心从南方硬岩向北方砂岩的重大战略转移。
大会公布的十大勘查成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铀矿综合勘查能力大幅提升,突破性探明多个砂床。其中,探获首个位于伊犁盆地南缘超大型地浸砂岩铀矿床,创造我国单孔平米铀量最高纪录;新探获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首个单体千吨级特大型砂岩铀矿床,开发解决了超100米厚大含矿含水层地浸技术难题;探获的首个特大型砂岩铀矿床巴音青格利铀矿床,使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巨型铀矿带长度扩至120千米,成为我国首个10万吨级铀矿资源基地。
此外,特拉敖包特大型铀矿产地是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发现的首个特大型铀矿产地。白垩系的重要找矿发现大幅拓展了盆地铀矿找矿空间,有望发展为巨型铀成矿带。
具体到产能,我国天然铀产能形成以北方千吨级铀矿山为主的新格局,规模化、集约化的北方砂岩铀矿产能比例提升至70%以上。另外,成功收购世界第四大铀矿——纳米比亚罗辛铀矿,掌控海外铀资源量增长1.5倍。
“产供销储一体化高效运行,销量跃居全球第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开发技术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曹述栋介绍,十年来,中国铀业建立了国内开采、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四位一体”天然铀供应保障体系,天然铀保障供应能力大幅提升。
持续加大铀矿勘查力度
最新的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我国铀资源总量超过280万吨,资源潜力巨大。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邓戈指出,十年来,我国铀矿找矿共完成钻探工作量570万米,铀矿勘查形成了“天-空-地-深”一体化勘查技术体系,具备每年100万米的综合勘查能力。
“目前国内已逐步建立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质勘查队伍、属地化地质勘查队伍、企业和社会地质勘查队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铀矿勘查工作体系。”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一级巡视员黄彦斌表示,内蒙古地区属地化地勘队伍、油气企业众多,掌握地质资料丰富,建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加强开放合作,探索建立协作机制,发挥各方优势,促进铀矿找矿新突破。
在邓戈看来,持续发挥国内资源在天然铀保障供应体系中的压舱石作用,加快推进伊犁、通辽、鄂尔多斯三个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进度,按不同策略加快推进优质产能建设。
铀矿勘查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样重要。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秦明宽建议,推进顶层设计落地,优化铀矿地质勘查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路径。“进一步推广数字化铀矿勘查服务平台应用,打通勘查业务在线化应用接口,重点建设勘查移动作业平台,实观跨专业跨地域的高效协同。此外,持续推进‘核+北斗’的融合应用平台建设,聚焦数字勘查重点场景,铀地质勘查北斗深化应用。”
标签: